“不粘锅”有毒还会致癌?涂层刮花还能用吗?央视实验给出答案
时间: 2025-11-09 11:54:25 | 作者: 球王会官网首页
产品介绍
接下来我们仍旧是先来了解一下,“不粘锅”到底是不是有毒且致癌?涂层刮花了还能正常使用吗?央视实验能告诉你答案。
在厨房中,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各种不同材质的锅,压力锅、铁锅、铝锅 、平底锅、砂锅等应有尽有。
1938年,美国化学家普朗克特,试图用氟氯化碳气体来研制一种新型制冷剂,于是他将装满四氟乙烯气体的储气罐放到肝病中,防止受热爆炸。
结果意外得到一种熔点高、不怕水、不怕酸的润滑剂,普兰克特将其命名为“特氟龙”,后再来这种物质被大范围的使用在军事装备。
直到1954年,法国的工程师马克·格里瓜尔经常将“特氟龙”涂在鱼线上防止打结。
而此时她的妻子科莱特正苦于,做饭时经常将肉和菜炒糊,残渣粘在锅上很不好清洗。
此后两人的研究下,终于想办法将“特氟龙”和铝结合在了一起,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“不粘锅”。
由于很多人认为“不粘锅”的特氟龙会释放出毒性,经常使用下来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质。
于是为了给大家验证,央视节目《生活提示》就和北京化工大学的研究团队,进行了一场实验。
研究人员取下一部分“不粘锅”的涂层,然后在不同的温度下加热,观察它的反应。
当温度达到260℃时,特氟龙的质量没发生变化,说明它还没有分解,而当温度达到350℃的时候,特氟龙的质量下降了0.047g,其分解产生的物质会导致肺气肿等疾病。
那么我们平时在使用“不粘锅”做菜的时候能达到这个温度吗?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。
当加热到300℃时,产生的油烟已达到了呛鼻的地步,如果此时是在家里的厨房,必须赶快关火,离开厨房。
也就是说,我们平时在家里做菜的时候,根本达不到将特氟龙分解的温度,所以正常使用“不粘锅”并不会致癌。
我们知道普朗克特在发明出特氟龙的时候,主要是将四氟乙烯进行合成,产生聚四氟乙烯,这种物质在化学界的名声一向很好。
因为拥有非常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老化性,不仅“王水”都难以腐蚀,而且正常使用三五年甚至十年,都不可能会产生裂痕。
但是在几十年前,一家名叫杜邦的公司,却在合成特氟龙的时候,使用了加工助工剂PFOA(全氟辛酸)。
这种物质十分危险,会导致动物的肝脏变大、肝部肿瘤、6种癌症比如睾丸癌、胰腺癌等。
如果这一物质进入人体后,就没有很好的方法分解消除,并且还会伴随着遗传信息,将不幸带给下一代。
这家公司明知道PFOA的危害,但仍旧使用了60多年,只因为它的制作成本低,并且还不受到法律监管。
几年来,人们拍摄了电影《黑水》和纪录片《恶魔,你知我知:美国毒素》,共同揭示了该公司泯灭人性的行径。
在他们使用PFOA的过程中,导致附近农场中的200多头牛,接二连三的出现了内脏肿胀、肿瘤巨大、牙齿发黑、眼睛蓝白的现象,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40多头。
这些牛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症状,是因为杜邦公司在生产不粘锅的时候,将污水排到了河道中,其中就含有PFOA。
结果男婴的面容却出现严重的缺陷,其剩下一半鼻子、一个鼻孔,其中还有一只眼睛的视网膜和虹膜分离了。
这主要主要是因为他的妈妈长期在杜邦公司的流水线上班,天天都会接触PFOA。
几乎每位美国人的血液中都可能有这种化合物,甚至存在于地球99%生命体的血液中。
不过现在,我国早已禁止在合成特氟龙时使用PFOA,所以大家如果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“不粘锅”并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。
但是我们在使用特氟龙“不粘锅”的时候,也就是在“不粘锅”的涂层刮花后,还是也许会出现致癌物。
不过此时致癌的就不是特氟龙了,因为我们现在用到的特氟龙已经具有稳定的性质。
这种物质在被人体误食后,终究是会通过排泄离开人体,因此造成的危害并不大。
长期食用这类高温油,也会致癌,曾经有研究将这类高温油喂食给老鼠,结果在数月后,这些老鼠就出现了胃溃疡、肺癌、乳腺癌和肝肿瘤等病症。
2002年以来,欧洲研究人员,就经过多项研究证实,很多含有淀粉的食品,在经过高温烹调后,很容易产生丙烯酰胺。
这类物质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第2类致癌物,如果大量摄入丙烯酰胺后,还会使人产生幻觉,对记忆有损伤。
当我们在使用“不粘锅”时,一旦涂层脱落,油锅加热的速度还会变快,所以就经常会出现以上情况。
为此专业的人建议,在使用“不粘锅”的时候,一定不可以干烧,并且在烹饪食物的时候,也不可以使用过硬的锅铲。
在用完“不粘锅”后,还需要避免立刻用冷水冲洗,因为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,涂层非常容易被破坏。
就连在清洗的时候,也应该避免用硬质的清洁布,这些都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将“不粘锅”的涂层刮花。
现在大多数人应该都知道了吧,在烹饪的时候,导致致癌的并不是“不粘锅”,但是当其涂层刮花后,我们仍旧是应该按时换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